豆腐熟语

吃豆腐

这个熟语形容某人占其他人的便宜,尤指性方面。

刀子嘴,豆腐心

这个熟语形容一个人虽表面上说话尖刻,但內心温柔。

冬瓜豆腐

这个熟语形容某人遭遇不幸。这是因为依照粤文化传统,冬瓜白菜是丧礼后办的解秽酒上的主菜。

豆腐兜福

这个熟语描述腊月里近春节前人们以吃豆腐兜揽福气的民俗,取“豆腐”与“兜福”谐音。

豆腐渣工程

豆腐渣即豆腐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豆渣。借其脆弱易碎的形象特点,“豆腐渣工程”形容不堪一击的低劣工程。

豆芽

豆芽这个名词除了用于指代大豆或绿豆浸水后发芽而成的蔬菜,也可同时用于比喻某人身形羸弱不堪一击。

磨豆腐

这个熟语形容女性间的性行为,因其情状与豆腐制作过程中磨豆成浆相似之故。

人生有三苦,XY磨豆腐

这个熟语用于形容豆腐手工制作人的辛苦。其句型结构有固定模式:人生有三苦,XY磨豆腐。其中“人生有三苦”和随之列举的三苦中的最后一苦总是“磨豆腐”*,而夹在中间的两苦则可以随意替换。因此,这一熟语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版本,比如说,四川宜宾的版本是“人生有三苦,打铁挖煤磨豆腐”,湖南永州的版本则是“人生有三苦,打铁撑船磨豆腐”。做豆腐之所以辛苦,这和豆腐在中国两千年来传统的制作消费习惯紧密关联。其实,中国手工豆腐坊与法国手工面包坊在运作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:第一,两者制作的都是当地人日常饮食中的必需品,而且制作新鲜产品的时间长度都需要若干个小时;第二,两者都深深嵌入社会组织结构的最末梢,至少一村一坊;第三,产品购买与消费的时间和跨度一致,消费者都是一早购买,当天食用,第二天重新购买,以24小时为区间周而复始。这样一来,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在晨起后购买到产品,制作者就得比消费者提早几个小时先起床进入工作状态,所以,就像法国的手工面包坊,中国豆腐手工坊都是凌晨两三点就开工的了。但不同于法国面包坊的是,中国这种制消手工豆腐的传统在城市里正逐渐消失。

*如果从音韵学上解释,"磨豆腐"之所以在三苦中稳占一席之地,那是因为汉语中“苦”“腐”同韵。

小葱拌豆腐 —— 一清二白

这个熟语形容一个人纯洁无污,或看问题清晰明了。因为小葱拌豆腐这道菜同时使用葱白和葱绿,再加上豆腐本身的白色,一并呈现一种绿色和两种白色,固为一清(青)二白。
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

这个熟语形容讲述做事应按程序逐步推进,而不应急于求成以致失败。